首页 管理制度 > 教育厅文件 正文
关于深化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
日期:2024-11-18 10:14:25  发布人:教务处

关于深化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

 

为打造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央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现就调整优化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我省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提质、扩容、培育、赋能、升级”,推动专业链与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同频共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服务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变革,打造紧密对接产业的专业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以人力资源优势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二)优化布局,服务发展。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需要,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先布局面向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传承传统技艺的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三)类型定位,完善体系。坚持分类发展,建设一批优质中职专业(群),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稳步发展职业本科专业,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四)强化内涵,质量为先。整合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校企共建专业机制,开展专业质量评价,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三、发展目标

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品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更加匹配,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对接产业更加紧密。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健康养老、家政服务、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产业相关专业点占70%以上。

(二)专业布局更加优化。现有专业点撤销或停招10%-15%左右,重点建设传统优势专业点700个左右、新兴专业点800个左右、未来专业点2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300个左右。

(三)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中职专业结构更加合理,高职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职业本科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10%。

(四)专业优势更加突出。推动每所职业院校重点打造1-3个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专业(群),重点建成省级优质中职专业(群) 100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50个左右。

2035年,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品牌优势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对全省主要产业和社会民生的全领域覆盖、全环节支撑、全链条服务,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河南建设。

四、主要任务

启动实施“534工程”,即实施专业结构优化五大计划,开展专业体系完善三项行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四个机制。

(一)实施专业结构优化五大计划

1.传统专业提质计划。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服务优势再造战略,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现代轻纺等传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支持现代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金属压力加工等专业,重点推动智能焊接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电子产品制造技术、金属智能加工技术等专业升级提质,重点建设700个左右传统优势专业点,打造200个省级示范性传统优势专业点。

2.新兴专业扩容计划。以新兴产业为支柱,服务数字化转型战略,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尼龙新材料、智能传感器、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光电显示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智能环保装备技术、工业节能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探索专业跨界融合和集群化发展,重点增设800个左右新兴专业点,打造200个省级示范性新兴专业点。

3.未来专业培育计划。以未来产业为先导,服务换道领跑战略,追踪北斗应用、量子信息、区块链、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需求,加强专业设置前瞻性,重点培育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炭材料工程技术等未来产业相关专业,强化技术转化服务能力,重点培育200个左右未来专业点,打造50个省级示范性未来专业点。

4.特色专业赋能计划。服务文旅文创融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智慧出行、文旅文创、技艺传承、“一老一小一青壮”、“通道十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建设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加强铁道车辆技术、智能交通技术、通用航空航务技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石窟寺保护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中药材生产与加工、新型建筑材料技术等专业建设。聚焦传统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重点建设3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打造100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点、50个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点。

5.骨干专业升级计划。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落实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根据行业标准和产业需求,做好新旧专业衔接,优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重点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中介服务、服务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专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淘汰一批布点过多、供给过剩、职业岗位消失、就业率低的专业。重点打造200个省级升级改造示范性骨干专业点。

(二)开展专业体系完善三项行动

1.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强基行动。重点布局一批有利于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培训、创新社会服务方式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优秀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科学布局一批贯通性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输送优质生源。重点支持建设70所左右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1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2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

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优行动。发挥高等职业学校服务产业的主阵地作用,优化专业群发展模式,为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制定支持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项政策,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我省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职业学校达3所以上、高水平专业(群)达10个以上。重点支持建设30所左右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50个左右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3.职业本科专业扩充行动。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稳步扩大职业本科专业布局,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支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加强专业建设,鼓励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我省职业本科专业点达到300个。

(三)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四个机制

1.产教对话机制。

推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建立省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每年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信息。研究制定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每年修订发布全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指导性目录,引导职业院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开展专业技术科研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2. 协同引领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共建专业联盟、产业发展研究院、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产业研发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发展、支柱产业与品牌专业共生共长。

3.一体化推进机制。构建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一体化规划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专业布局。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十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分专业、分区域建设认定一批省级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优化贯通培养专业结构,探索中职一本科“3+4”、高职一本科“3+2”“2+2”等贯通培养模式。推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互融通,探索制定学习成果互认标准,推动实现同类专业的学分互认。

4.质量评价机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内外部评价机制,建立主体自治、行业参与、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职业教育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分批、分类开展省级专业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招生计划核定、重大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到2025年年底完成一轮全省职业院校专业评估工作。指导职业院校持续开展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根据专业报考率、计划完成率、毕业生就业率、社会满意度等进行专业设置监测、预警,加强专业动态调整和优化升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的统筹管理,将其列为各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的重要议题,定期进行专题研究。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要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分类分区域指导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职业院校主体责任,用好办学自主权,科学灵活设置专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进入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支持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查自评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三)加大支持力度。坚持分级管理、统筹规划,通过前瞻性布局、项目化引导、差异化投入、开放式合作等方式,引导职业院校错位发展。完善多元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对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成效突出的职业院校,在资金分配时予以倾斜支持。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实现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在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营造良好环境。全面推进职业体验教育,开展职业意识及通用技术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合理选择专业。大力宣传职业院校专业对接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经验,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重要贡献,努力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